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目的地 热门目的地

须弥山石窟门票_须弥山石窟

tamoadmin 2024-10-12 人已围观

简介1.须弥山石窟的石窟特色固原旅游必去的十大景点分别是:须弥山石窟风景名胜区、六盘山旅游区、老龙潭景区、海原九彩坪拱北旅游区、隆德县清流河水利风景区、泾河新城乐华城、固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范家峡森林公园。1、须弥山石窟风景名胜区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城西北55公里处六盘山北垂须弥山上。须弥山石窟现存石窟150多座,分布在连绵2公里的8座山峰

1.须弥山石窟的石窟特色

须弥山石窟门票_须弥山石窟

固原旅游必去的十大景点分别是:须弥山石窟风景名胜区、六盘山旅游区、老龙潭景区、海原九彩坪拱北旅游区、隆德县清流河水利风景区、泾河新城乐华城、固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范家峡森林公园。

1、须弥山石窟风景名胜区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城西北55公里处六盘山北垂须弥山上。须弥山石窟现存石窟150多座,分布在连绵2公里的8座山峰上,第5窟(大佛楼)是一座巨大的摩崖造像龛。龛内倚坐佛像高达20.6米,是现存可数的唐代大佛像之一。

2、六盘山旅游区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宁夏南部固原市,横跨宁夏泾源县、隆德县、原州区。景区总面积6.78万公顷,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森林覆盖率达80%,是西北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

3、老龙潭景区

老龙潭景区位于龙源风景名胜区东南方的药姑山主峰、海拔1261米,景区面积为4000多亩,有老龙潭、鸳鸯潭、仙姑洗药潭等景点。

4、海原九彩坪拱北旅游区

九彩坪拱北位于海原县九彩乡九彩坪村南疙瘩山巅,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建筑占地面积25亩,是回族“尕德忍耶门宦”五辈道祖冯老太爷、七辈道祖杨保元、八辈教主安宏秀真师、九代教主杨枝云等十六位上人金骨葬地藏魂之处,亦是回族教民墓葬陵园地。

5、隆德县清流河水利风景区

隆德县清流河水利风景区位于宁夏固原,是国家水利风景区。景区内库、坝及景观水道环环相连,形成水域面积0.69平方公里,景观秀美,生态良好,物种丰富,被誉为“高原绿岛”和“天然植物园”。

6、泾河新城乐华城

作为“5年5个乐华城”全国战略布局的首个项目,西安乐华城·国际欢乐度假区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娱乐购物、高端居住四大版块功能于一体,是中国首个欢乐主题生态度假区,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

7、固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

云雾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2个草原保护区,位于宁夏固原县东北,为中温带半干旱黄土丘陵低山区。以典型草原的长芒草群系占优势,为黄土高原丛生禾草草原的代表类型。其次为百里香、铁杆蒿、茭蒿、委陵菜等。

8、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简称宁夏固原博物馆,成立于1983年12月30日,隶属宁夏自治区文化厅,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市西城路133号,是一座历史文物征集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宣传、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省级博物馆,全国重点馆,国家一级风险单位。

9、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

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城以北15千米的火石寨乡,由于山体岩石呈现暗红色,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故而被人称为火石寨。

10、范家峡森林公园

宁夏隆德县六盘山范家峡森林公园位于宁夏隆德县东南部的山河乡境内,距县城约30公里,是集森林旅游、康体养生、休闲度假、垂钓滑草、野营探险、户外写生、野生动植物观赏、影视剧外景拍摄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固原市

须弥山石窟的石窟特色

须弥山石窟开凿于北魏朝代。

须弥山石窟,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继续营造,以后各代修葺重装,成为固原规模最大的佛寺遗址。唐时称“景云寺”,延至金代。明时称“圆光寺”,是我国开凿较早的石窟之一,为中国十大佛教石窟之一。

须弥,本为梵文音译,意为“妙高”“安明”“善积”等。印度传说中为佛教名山,高200多万里,其上为上天帝释所居之所。

须弥山石窟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佛教文化与中原文化完美的结合,是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碰撞的产物,对于研究佛教文化和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瑰宝。

须弥山石窟结构:

须弥山宏伟华丽、造像众多的石窟,如第45、46、51窟等,都是北周(557-581年)开凿的。圆光寺后的第45、46窟和相国寺后的第51、67、70窟,每窟都有高6-7米的造像40余尊,龛内立佛多为一佛二菩萨,刻工精美。

须弥山石窟现存石窟150多座,分布在连绵2公里的8座山峰上,自南而北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黑石沟8区。北魏石窟集中于子孙宫,以第14、24、32、33窟为代表,多是3~4.5米见方的中心塔柱式窟。

须弥山石窟现存石窟150多座,分布在连绵2公里的8座山峰上,自南而北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黑石沟8区。北魏石窟集中于子孙宫,以第14、24、32、33窟为代表,多是3~4.5米见方的中心塔柱式窟。塔柱四面分层开龛造像,第32窟塔柱多达7层。第24窟塔柱上层龛内雕刻佛传故事。

北周石窟开凿工程向北发展,集中于圆光寺、相国寺区域,规模大、造像精,现存主要窟有第45、46、51、67等窟,都是平面方形的中心塔柱式窟。塔柱每面各开一大龛,四壁亦开龛,有的一壁三龛,龛形雕饰华丽。第45窟和46窟是须弥山最繁丽的洞窟。第51窟由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四部分组成,主室宽13.5米、高10.6米,是须弥山最大的中心柱式窟。后壁通宽的宝坛上并列3尊坐佛高达6米,雄伟壮观,在现存北周造像中最罕见的杰作。隋唐时的石窟主要分布在相国寺以北、以唐代石窟数量最多,一般4~5米见方,沿正壁和左右壁设马蹄形佛坛,成铺的造像配置坛上,5尊或7尊,多至9尊,不另开龛。第105窟是一座大窟,俗称桃花洞,主室内有近6米高的中心柱,柱四面和壁面开大龛,表现出磅礴的气势。第5窟(大佛楼)是一座巨大的摩崖造像龛。龛内倚坐佛像高达20.6米,是现存可数的唐代大佛像之一。须弥山保存着造像350余身,题记33则,壁画7处,明代石壁3通,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史上的一笔重要的遗产,对于石窟艺术和宗教文化的研究,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